McLaren美國深度投資打造一座全新處理中心
July 30, 2025LEGO x Bugatti 聯手打造量產Centodieci
August 1, 2025
CAR TALK 論盡車事
寶馬北美五十年歷史
MINI絕佳策略推廣
撰文:Regina Chan 陳慧心
在美國市場,小型車一向難以打動主流消費者的心。對多數人而言,它們往往被視為預算有限時的代步工具,而非節省空間、提升燃油效率的首選。然而,這樣的觀念在 2002 年因為 MINI Cooper 的重新改造返回市場而徹底顛覆。
BMW Group 精心打造的 MINI,沿著當初這個品牌的車身小巧靈活,還充滿駕駛樂趣的駕駛風格概念,打造在德國技術下擁有獨特的個性與風格。
這個品牌的成功在 BMW 於 1994 年收購英國 Rover Group 時,其實無人能預料。那場交易除了將 Mini(原為小寫拼寫)納入麾下,也包含了 Land Rover、MG、Triumph 等英國品牌,以及設備老舊、品質不穩與工運頻仍的生產工廠。
六年後,BMW 決定出售大部分資產,唯獨保留 Mini,並將其納入與 Rolls-Royce 並列、共同支撐 BMW 品牌戰略兩端的雙翼角色。為了與經典 Mini 做出區隔,BMW 將其重塑為全新品牌,命名為全大寫的 MINI。新車在英國 Oxford 附近的 Cowley 工廠打造,這座工廠的外牆雖為 1912 年 Morris Motors 建築,但內部則是 BMW 重新打造的現代化產線。
全新 MINI 的設計由 Frank Stephenson 主導,融合 1959 年經典 Mini 的神韻與當代設計語彙。而早在 1997 年,設計師 Adrian van Hooydonk 就曾以 Monte Carlo Rally 冠軍靈感繪製 ACV30 概念車,雖未量產,卻為後續的設計奠定基調。
底盤與機械結構由 BMW 與 Rover 工程團隊共同開發,採用 前麥花臣支柱與多連桿後懸掛系統,並搭載來自巴西合資廠生產的四氣缸引擎。新 MINI 擁有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Cornering Brake Control 等先進電子系統,在操控與安全表現上超越當時同級設計。
2001 年於巴黎亮相後,新 MINI 在國際媒體試駕中大獲好評。
寶馬集團當年的北美總裁 Victor Doolan 是英國人,對 Mini 有深厚情感。他深知美國市場的銷售成敗將決定 MINI 全球的成敗。為了克服成本過高的障礙,BMW NA 採用「共享後勤、獨立展間」的銷售策略,並決定捨棄歐規入門的 MINI One(僅 89 匹馬力),而以更有吸引力的 113 匹馬力 MINI Cooper 作為美規起跳車型,搭配 MINI Cooper S(168 匹馬力)與 MINI John Cooper Works(197 匹馬力)構成完整產品線。
後來,為了讓 MINI 在美國成功推出,品牌採取與主流汽車廣告不同的路線。當時的廣告預算僅有 2,500 萬美元,行銷重點放在城市地區,並藉由 Miami 廣告公司 Crispin Porter & Bogusky 操刀創意,提出「Let’s Motor」口號與《The Book of Motoring》,建立 MINI 的品牌價值。
廣告迴避電視媒體,而選擇印刷刊物與創意戶外裝置,例如把 MINI 放在大型越野車頂上在市區行駛,諷刺大型車的誇張尺寸。口號如「LET’S SIP, NOT GUZZLE」等強調簡潔、聰明、有趣的生活哲學。這一切成功吸引消費者注意,上市前已有逾五萬人上網註冊興趣,第一年銷售達 24,590 部,2003 年則成長至 36,010 部,遠超原先預期。MINI 更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車主社群,像《The Book of Motoring》裡鼓勵車主彼此打招呼。
2009 年,MINI e 電動車試驗計畫啟動,成為 BMW 探索電動動力的先鋒,雖然冬天開暖氣會大幅影響續航,但仍提供寶貴的市場與技術回饋。
隨著時代持續進化,產品線有增有減,MINI如今涵蓋 11 款車型(兩門/四門/開蓬/越界),可選擇內燃機或純電技術。
邁入第二十個年頭,MINI依然保持初創時期的熱情。「擁有大心臟的小車」,品牌持續與像 Pantone 等創意單位合作,並將 2025 年年度代表色 Mocha Mousse 包覆於 MINI Cooper Convertible 上,展現其設計精神與生活美學。
寶馬集團銳意打造的MINI 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一種態度、一種社群,也是一段每次出發都值得期待的旅程。